top of page
FUN地圖.jpg
泉香茶行.JPG

緣始於西元1880年,新竹舊城的「泉香茶行」,擁有悠久的老店歷史,由第一代創辦人徐際昌先生開始雜貨店的生意,原名為泉馨行。清朝時期開店的泉馨雜貨行,為了配合日治時期道路拓廣及原地改建當時流行的紅樓磚房,從而變成今天我們看到這棟古色古香的建築物。泉馨雜貨店後來分成兩家店面,分別為長子徐蒼松負責的文具店取名泉馨松記,次子徐蒼柏則沿用泉馨的招牌,營業項目改以菸酒、茶葉為主,最後交棒到現在老闆徐慶元手上,才改名為泉香茶行。特別的是,泉香茶行擁有清光緒三年及第狀元王仁堪留下的真跡匾額,這可是流傳至今都非常罕見的百年文物。本次舊城故事尋寶活動,希望藉由古人的一天來到茶行,體驗前人早上到茶行屋簷下小聚的時光。

聯勝米行老闆帥照.jpg

「聯勝碾米廠」是新竹最老的米行之一,從日治時代創業至今,當時年僅12歲的彭水因家境不好,到米店當學徒,後來便與兩名好友合夥開設碾米廠。但在日治時期販售白米並不是件易事,由於中日戰爭後,經濟全面管制米糧是軍需物資,管制嚴謹無法隨意買賣,必須經由政府所核發執照才能賣米。聯勝碾米廠專賣品質佳、信用好來自台東池上、雲林西螺等地的優良稻米,百年來深受顧客們的信賴及喜愛,但米飯不再成為當今社會的主食,飲食習慣漸趨西化,造成稻米銷售逐年下降。希望透過本次舊城故事尋寶的活動,藉由走訪喚起民眾勿忘根本,回味舊時並了解過往的米食文化。

金珍源銀樓.JPG

「金珍源銀樓」創辦於西元1891年,如今是新竹銀樓界裡最老的一塊金字招牌,「信用好、成色佳」是這塊老招牌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。創辦人是老闆李再興的祖父李天生,祖籍是大陸泉州,為了謀求生存發展的機會,帶著自身的技術來到竹塹城開店。日據時代金子鋪生意不像現在那麼競爭,況且當時的治安非常好,夜不閉戶是常有的現象,但二戰的爆發讓日本政府下令銀樓停業,全台灣的金屬用品除了菜刀之外都要管制,甚至繳納製成武器,本業生意被斷了,李再興一家一度以農業為生,台灣光復之後,一切回到正常軌道,金珍源復業,並一直營業至今。本次舊城故事尋寶活動,以古人的一天藉由日常生活,希望讓民眾了解到過往的歷史,體會產業的時代變遷。

竹茂行.JPG

具有百年歷史的「竹茂行」坐落於新竹第一條商業街-屎溝巷中,原名「永隆」最早是賣五穀雜糧起家。門庭若市的竹茂行,興起早期鄉下的農民將自己編的竹製品拿來寄賣的念頭,想不到這一賣就延續了百年「竹編商品」,成為竹茂行長年以來的生意主力,而店內也是座小型的竹編博物館,處處可見到獨特編法的各式竹編品,每一件竹編品都隱藏著耐人尋味的故事。除了竹編外,店內更販售著民間生活所需日常用具,如在臺灣農業發展的鼎盛時期,竹茂行供應墾荒迫切需要的「唐山種子」、「耕作機具」等。 希望透過本次舊城故事尋寶的活動,讓民眾走訪至此,看見古人民間日常生活的用具,更加深入了解在地文化特色及當時的生活。

豐益號.JPG

屎溝巷,即中央路57巷,過去為清朝時期挑夫將城內水肥外運的道路,巷中的「豐益號」是北台灣農夫們最重要的採買商行之一,現由第四代老闆游文村經營。當時水肥是農民的肥料來源,每日清晨城門開啟後,便有大量的農民從城外進城來承接挑夫的水肥,日久,屎溝巷便群聚了許多農具製作與販售的店家,在過去,北至新豐紅毛港、南到竹南後龍的農民皆至此採買農具用品。農具行是過去農業社會生活樣貌的縮影,每項物件都環繞著過往習俗的故事,目前店內商品大多是農具、種子、嫁妝、繩類、芒掃、糠榔掃、竹掃、草蓆、竹笠、蒸籠、烘爐、火籠、扁擔、草鞋、畚箕、謝籃、米苔....等。本次舊城故事尋寶的活動,以古人的一天來讓民眾了解,過去商業的形成及生活日常。

長和宮.JPG

供奉湄洲祖廟正三媽軟身神像的「新竹長和宮」,西元1742年由官方倡導、民間募資興建,不僅是新竹三大廟之一,也是當時竹塹的舖戶、船戶和水郊商開會辦公場所,更是新竹地區最重要的媽祖信仰中心。長和宮在古代同時也是醫生的象徵,古代人沒錢看病,便把長和宮的媽祖當成醫生,向媽祖告知身體的病痛,並擲杯抽籤,記下籤號再到中藥行抓藥。本次舊城故事尋寶活動,期望讓民眾體驗特殊的「藥籤文化」,藉由古人的一天依循古時的脈絡,體驗宗教結合醫藥文化,傳承祖先上百年來安定民「身」的智慧。

城隍廟.jpg

「新竹都城隍廟」初創於西元1748年,主祀「理陰贊陽」的城隍爺,目前被列為三級古蹟的城隍廟,是北台灣居民的信仰中心,廟宇規模是全台之最,奉祀的都城隍爺亦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爺。城隍爺為兼管陰陽的神,在陽間擔任懲兇罰惡導正社會風氣之職。在陰間專管人間善惡之記錄、通報、審判、移送之職,可謂人間的警察、檢查官及法官的綜合體,遇有善事則通報天庭,遇有惡事則通報地府。新竹都城隍廟特別之處在於:平時面對廟宇,會發現左側的廟門是關著,只有農曆七月會打開,因為它是「鬼門」;在城隍廟設立月老尊神之前,許多信眾會向「城隍夫人」祈求姻緣,因為信眾會將較私密,不敢向城隍爺說的事情,於後殿向夫人訴說。本次舊城故事尋寶的活動,希望透過一日古人,讓民眾來到城隍廟探訪常民文化的典故。

文林堂老闆帥照.JPG

歷經七十幾年歷史的「文林堂」,傳承百年裱褙工藝,從拓底也就是將作品加裱一層宣紙均勻糊上自製的糨糊、整形,再到將小拓好的作品浮貼在工作牆上,接著根據作品的尺寸上裱四邊的綢布或綾布,加完邊後再製作木頭捲軸,做工繁瑣,只為了將佳作永久流傳。現今,數位化的社會使得畫作裱框的需求大幅遞減,但盼望民眾莫忘初衷,本次舊城故事尋寶活動,藉由走訪老店家重啟優美的百年技藝,而歷史悠久的文林堂也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裱框店,堂內蒐藏各時期的畫作如同一座小型美術館,每項作品背後的精采故事更待民眾的到訪及發覺。

墨池堂.JPG

創立於日據時期的「墨池堂」,現由第三代傳人老闆李陳諒在小小的二樓空間裡,經營老字畫的生意,藉由毛筆以書法的線條呈現親筆字畫與佛像,李陳諒的外祖父最早從裱畫生意開始,之後外公從福州來台繼續傳承此技術。裱褙工序繁雜細膩,師傅必須細心挪移、初裱、複裱,才能把字畫裝裱妥當,具觀賞與保存的價值,「真有兩把刷子」這句話,典故就是出自裱褙行業,字畫裱褙真的要靠兩把刷子,一把上漿,一把上紙。民國七十年由李陳諒接手生意,至今老闆發現現代人對於毛筆的應用太少,希望推廣更多人接觸毛筆的用法,本次舊城故事尋寶活動藉由古人的一天,想要讓參與的民眾了解裱框及毛筆畫的文化,讓有溫度的傳統產業能經典重現。

錦興金香行.JPG

「錦興金香行」創立於日據時期,位於竹塹歷史源起意義的新竹第一街—暗街仔頂端,創辦人黃柳曾在其他金香行工作,技術學成後自立門戶,店名取自兒子名及對於事業的期望。約三百年前,漢人王世傑移墾竹塹,他以暗仔巷為圓心開墾新竹平原,暗仔巷成為最早的交易地區,更是新竹的發源地,成為清朝及日據時期最熱鬧的街區。錦興金香行位於新竹城寺廟群的中心,早年進城採購者均會路過此地買辦金紙香燭,現今獨特之處為店中保留台灣製的紅色線香,與一般進口大陸製的線香不同。本次舊城尋寶活動,希望透過一日古人的主題,讓民眾了解到以往逢年過節,家中都會到金香行購買金香,每柱燃起的線香所飄起的煙霧,蘊含著人們濃郁的情感與祈願。

鴻安堂2.0.JPG

近百年歷史的「鴻安堂藥房」就在長和宮對面,是過往人們在長和宮對媽祖求完「藥籤」後必前往的「解籤」之地。代代保存的老藥籤本記錄著過往醫藥歷史文化,經歷歲月刻劃已顯斑駁的櫃台、藥格子、木製藥櫃,則是靜靜看著時代的轉變。如何保存老舊文物及文化傳承成為老藥行一直以來的課題,老闆保存著老店的精神及文化,並注入新靈魂的推出藥籤體驗活動及防蚊香包等新創商品,等待著各位一同前來探索體驗。本次舊城故事尋寶活動,期望帶領民眾了解這間充滿在地歷史的老店,在古時扮演著醫生角色及代替神明解答的醫藥文化。

城隍廟.png
城隍廟

​  

bottom of page